材料一:2010年1
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召开之际,各国新闻机构纷纷增派驻京人手,加大报道力度。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社会民生发展、外交方略等,成为外国记者们所普遍感兴趣的热点。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1)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什么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关注?
(2)结合材料一,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谈谈我国该如何扩大内需?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3)结合材料二,说明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是时候”的理由
材料三: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四项政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4)材料中四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内容?
学习完货币知识后,同学们结合实际热烈讨论了怎样正确对待货币的问题。
同学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仍然是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要采取一切手段赚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同学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蔑视金钱,只能讲无私奉献。
同学丙:甲、乙两人的观点都不对。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讲赚钱,又要反对拜金主义。钱是要赚的,但不能太多,钱多了就害人,许多丑恶现象都是由金钱引起的。
运用有关知识,分别评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并联系实际论述讨论的主题。
(32分)材料一:央行2007年9月20日发布的《2007年第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反映储蓄存款为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占比一降再降,从2006年第1季度的70.4%降至2007年第3季度的50.4%,短短两年下降20个百分点,而股票和基金占比同期却提高 27.5个百分点。
材料二: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在创出了6124.04点的历史新高以后,就开始了一轮较大级别的调整行情。进入2008年4月,沪深股市 寒意更浓,上证综指累计下跌接近50%,不少股民不仅将近年所赚到的全部“还”给了股市,还有的亏损了不少本金,一些股民产生了恐慌情绪,纷纷忍痛“割 肉”。市场再一次警示股民:“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结合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10分)
(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影响。(12分)
(3)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回答,针对两则材料中的现象政府应该做些什么?(1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子、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试分析说明
(1)“短期行为”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
(2)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
党的十六大集全党的智慧,更准确更全面地论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俱进地讲清新世 纪的时代特征,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反映这些特征,如何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历史性课题”……从而上升为系统的学说,并被确认为21世 纪党的指导思想。
辨题:理论只要来源于实践,就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就能成功指导实践。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辨题:尊重劳动就应保护一切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