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蒸汽巨轮与冰山相撞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报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 C.它是两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纽约时报》曾经评论道: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一句名言为:“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 | 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进程 |
| C.应该修筑保护墙面对世界的变平 | 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 |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