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
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