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行仁政 |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
《中国文化概论》中对某一学派特征的描述是:“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这一学派是
A.儒家学派 | B.道家学派 | C.墨家学派 | D.法家学派 |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下列属于欧盟建立背景的是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B.美苏争霸威胁各国安全 |
C.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 D.亚太经济一体化实现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 | 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约组织成立②欧共体成立
③杜鲁门主义实施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③①②④ | D.③④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