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
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乾隆皇帝是怎样认识对外贸易的?他的理由是什么?
(2)这一认识对清朝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产生了哪些后果?
简答题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曾鼓舞了很多农民参加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现这一理念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它提出了怎样的财产和土地分配制度?
(3)你怎样评价这一纲领?
材料一: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
商办 |
设厂数 |
53 |
463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资本所占比重 |
9.6% |
4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
资本所占比重 |
33.1% |
13% |
|
外国人办(注) |
设厂数 |
103 |
136 |
资本(千元) |
28000 |
103153 |
|
资本所占比重 |
57.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厂为1843年至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企业包括哪些类型?
(2)根据材料一中反映出第二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期残忍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死亡人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思考,请你再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制造的两例暴行。
(2)从世界和平的角度思考,由材料一、二中日本这种做法,你想到了什么?
(3)2010年,中日两国围绕哪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外交冲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某班为纪念抗战胜利准备出一期主题墙报,请你参与这一活动,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4分)
(2)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B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