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图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       。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2)据图1和图2可判断,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少,试说明其判断依据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       
(4)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           ,B植物的干重将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1 9世纪末(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
资料2:1917年欧文·朗缪尔(Langmuir)将提取的膜质铺展在水盘的水面上,发现脂在水面上形成一薄层,单脂层亲水的头朝向水面,疏水的尾背离水面。于是他提出: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1)请画出磷脂分子模型
(2)画出磷脂完全浸没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资料3:戈特(Gorter )和格伦德(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 :1925年 ,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按朗缪尔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组成。
资料4: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0年 ,Larry 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 ,其原因是
资料5:该图是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 模型示意图。

(1) 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 朝向两侧, 相对朝向内侧。
(2)图中B是指___________。有的蛋白质分子整个贯串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的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外。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

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___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若步骤Ⅰ_______________,步骤Ⅱ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既有还原糖又有淀粉
②若步骤Ⅰ_______________,步骤Ⅱ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只有还原糖而没有淀粉
③若步骤Ⅰ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若步骤Ⅱ出现蓝色。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中没有还原糖而只有淀粉

下图甲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乙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 Ma(填“大于”“小于”“等于”)。
(2)图乙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 Mb(填“大于”“小于”“等于”)。
(3)图乙中的 (填图中数字)相当于图甲中的半透膜。图乙过程中液泡吸水能力的变化是
(4)若将图乙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填“能”“不能”)观察到核仁。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请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含葡萄糖的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1)丙、丁组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该反应变化是
(2)甲、乙、丙、丁四组中能产生CO2 ,可以用 作为检测CO2多少的指标。
(3)丁组的氧气消耗量 (大于、小于、等于)乙组。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 (相同、不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丁组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下图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 最可能属于大肠杆菌细胞模式图,其结构不同于酵母菌的最显著特点是
(2)若甲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细胞器有 (用图中标号回答),而应添加的结构是
(3)为甲细胞吸收Na+的过程提供动力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合成Na+的载体蛋白的细胞器是甲图中的 (填标号),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 有关。
(4)通常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
(5)图中结构[ ] 是绿色植物能进行 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