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进行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和反应的热效应的实验装置,它具有无污染,现象明显的特点。具支试管A中所盛固体下层是无水CaCl2(作载体不参加反应),上层是红热的木炭。实验时慢慢将浓硝酸滴到木炭上,反应即开始进行
且能长时间剧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
|

;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几滴浓硝酸使
木炭反应完全,最简单的办法是 。火力发电在我国的能源利用中占较大比重,但是排放出的SO2会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2分
(2)工业上用Na2SO3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烟气通入1.0 mol·L-1的Na2SO3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
① 此时溶液中c(SO32–)的浓度是0.2 mol·L-1,则溶液中c(HSO3–)是_______mol•L-1。
② 向pH约为6的吸收剂中通入足量的O2,可将其中的NaHSO3转化为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
③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模拟实验吸收含硫烟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有利于提高SO2的吸收效率。2分
(3)工厂仓库存放的Na2SO3药品已部分被空气氧化,该化学小组想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来确定其含量,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i 称取样品1.000 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用0.0100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① 写出步骤iii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配制0.01000 mol·L-1 KMnO4溶液时若仰视定容,则最终测得药品中Na2SO3的含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 某同学设计用下列仪器进行滴定实验(夹持部分略去),最合理的组合是(填字母)。




A B C D E
④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 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 1 |
25.00 |
1.02 |
21.03 |
| 2 |
25.00 |
2.00 |
21.99 |
| 3 |
25.00 |
2.20 |
20.20 |
则该药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0分)I、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无色液体可用于其它实验。
①X可能是(从所给物质中选取,填代号)
| A.H2 | B.CH3CH2OH(g) | C.NH3 | D.CO和H2 |
写出在a中所进行反应的反应方式。
②实验中C处U型管浸没在冰水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③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请指出:。
Ⅱ、某同学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
是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方法,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 向试管D中加入的试剂 |
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现象 |
|
|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 ⅲ.打开B中分流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A中制取C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吸收氯化氢
(4)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将l mol CH4与C12发生取代,测得4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