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
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一一《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节幕后》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强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
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一一《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
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一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
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
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简单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以上两个步
骤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地,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材料三苏州地区棉纺织业发达。……所产紫花布、斜纹布等,都是质地精良的名品,吸引各地商贾贩鬻。……嘉定县罗店、安亭、外冈等市镇,大都是“商贾辏聚,贸易花布”的“巨镇”。……丝织业也是苏州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除设有官办的织染局等丝织机构外,大量的则是分布在民间的丝织业。……随着明代日趋衰落,而民间的丝织业日趋兴盛,代表了明代丝织业发展的主体。
材料四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经济的特色并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2)苏州出现丝织商品生产“新天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在明朝中后期苏州会出现这种“新天地”?
(3)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2)材料一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在于什么?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
52次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齐国与鲁国
25次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晋国与楚国
22次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吴国与楚国
24次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吴国与越国
10次



请回答:
(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
(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
(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
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
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者废除它……”
——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二“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可行的政体。《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承认“这一崇高思想产生于美洲,在美洲确立起自由的哪些事件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合作”。
(1)材料一同材料三相比较,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信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向资本主义过渡中,美、法两国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3)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都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但两个文件关于国家和人民权利方面的规定又有明显区别。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关于国家和人民权利方面的主要区别,并简要分析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