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古诗文讲究练字,请找出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并简析其好处。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
(2)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客还幽州
李益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两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分别通过什么意向表现出来?
(2)两首诗中有“送独归”“且送归”的相似用语,但二者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心境是有差别的,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1) (2)题。(7分)
马上作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注释: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为明代抗倭名将、该诗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倭期间。
(1)诗中后两句从容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事实,没有明确表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但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此两句更有意味。简要分析其陈述了怎样的事实,蕴含了哪两层意味。 (4分)
(2)世人总喜欢把英雄神化,其实英雄是人,不是神。从此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刘禹锡(772-842)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但却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晚年写下这首《始闻秋风》。
(1)全诗是怎样写秋风的?请简要分析。
(2)赏析颈联“动”“开”二字,说说其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寻南溪常道士(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第二联同为写景,两句之间有何不同?
______
(2)第三联脍炙人口,分条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