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列化学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横线上画“√”.在错误说法后面的横线上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出一个否定的例子:
(1)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一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②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____;
③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
④中+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表示三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符号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Ar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13号铝元素与硫酸根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根据所学“元素”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___________关系密切。
(2)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食盐水中所含元素有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小亮为理解物质、元素、原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类比:将蔬菜看成一种物质,那么芹菜、白菜、菠菜等都是其组成元素,而一颗白菜可以看成一个原子。请模仿小亮的叙述,写出一例类比物质、元素、原子关系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下图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A是,B是,E是。
②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字母,下同,写一种答案即可)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写一种答案即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束后发现导管中出现紫红色,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使用E时,应注意的事项(写出一条即可)
④在③中你所选用氧气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做水过滤的实验时,发现过滤后的水仍然是浑浊的,其原因是
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A与B的对比实验。
①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B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同学通过A与B的对比实验可得知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