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弟子向王阳明请教“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王阳明回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有 ( )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决定物质 |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C.物质决定意识 | D.意识具有随意性 |
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明()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
用塑料桶装食用油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最近科学研究发现,塑料桶里含有双酚,长期食用用塑料桶装的油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②要增强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 B.实践的历史性 |
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 D.实践的社会性 |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得出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B.片云心共远,永夜月同孤 |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