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
A.人脑天生有意识 | B.意![]() |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一分为二看问题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十八大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改为“建成”,从哲学看,其依据在于
A.重视量的积累 |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D.不失时机,促成质变 |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④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哲学的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
①没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②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③否认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