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遏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成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斗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
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
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
按实际情况回答,表达忠心,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
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

高允的劝谏。
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既辞行,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七——卷第二十,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或黯数:责备
B.独汲黯与亢礼 亢礼: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
C.愈黯贤:以……为贤
D.大行李息曰过:经过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汲黯秉正嫉恶、忠直敢谏有关的一组是()
①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②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③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④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⑤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
⑥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担任东海太守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选择好的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B.庄助认为让汲黯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常人;但如果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即使有人引诱他、苛责驱赶他,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C.皇上很是尊敬和倚重汲黯,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只要是汲黯来奏事,皇上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D.汲黯认为御史大夫张汤狡诈、奸佞,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劝大行令李息早加揭露。否则的话及至张汤倒台时将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汲黯之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舍业厚之遇:遭遇。
B.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辍:放下。
C.妾得君狐白裘愿:希望。
D.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直:通“值”,价值。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3分)()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2)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一)文言文阅读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明史·王守仁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性孝,士论多之多:赞美。
B.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逆:迎战。
C.守仁不赴,请归省省:探望。
D.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薄:攻击。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弘治十二年中进士。被谪龙场时,悟出格物致知,后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5分)
译文: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蠲,免除。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米数千石逋:拖欠
B.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名
C.不则货诸民,民且病:患病
D.又议伐汴堤木以狭河资:供给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①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③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④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⑥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王陶常常因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任虔州知州时,他竭力救济护送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拿出俸禄帮助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
(2)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