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五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旆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领略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五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弱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淅、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国之本,农业之本?
(3)材料三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根据材料五,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 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012 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有外媒指出,西方国家对中俄的做法感到“愤怒”,不过中俄坚持认为上述决议草案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6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1分)你如何评价?(2分)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 (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给俄国友人写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材料三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转引自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3)材料三提供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视角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