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在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2Br-+2Cl2="2" Fe3++Br2+4Cl- |
B.用石墨电极材料电解NaCl饱和溶液:2Cl-+2H2O Cl2↑+H2↑+2OH- |
| C.向CaCl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2++CO2+H2O=CaCO3+2H+ |
| D.醋酸与锌粒反应:2H++Zn2+=H2↑+Zn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农业生产等对环境的污染 |
| B.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
| C.吸烟不会造成室内PM2.5污染 |
| D.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x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
在一个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4 mol H2,发生反应:
CO(g)+2H2(g)
CH3OH(g)
实验测得在300℃和500℃时,甲醇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 10 min |
20 min |
30 min |
40 min |
50 min |
60 min |
|
| 300℃ |
0.080 |
0.120 |
0.150 |
0.168 |
0.180 |
0.180 |
| 500℃ |
0.120 |
0.150 |
0.156 |
0.160 |
0.160 |
0.16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B.300℃时,前20 min内的反应速率v(H2)="0.003" mol·L-1·min-1
C.采取加压、增大c(H2)、加入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D.500℃时,在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0.1 mol CO和0.3 mol H2,可计算出反应达平衡后甲醇的浓度
25 ℃时,2a mol·L-1次氯酸水溶液中,用NaOH溶液调节其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得到c(HClO)、c(ClO-)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2时,溶液中c(ClO-)>c(Na+) |
| B.当c(ClO-)>c(HClO)时,溶液一定呈碱性 |
| C.当pH=3.45时,所加NaOH溶液恰好与HClO完全反应 |
| D.当pH=5时,溶液中:c(HClO)+c(Na+)+c(H+)-c(OH-)=2a mol·L-1 |
下列有关溶液配制操作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和原因分析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溶液配制操作 |
影响 |
原因分析 |
| A |
将2 g I2加入到98 mL CCl4中溶解混匀后,即得质量分数为2%的I2的CCl4溶液 |
偏小 |
CCl4的密度 大于1 g/mL |
|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
偏小 |
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 |
| C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溶液,定容时加入的水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再摇匀 |
无影响 |
吸出了多余 的水 |
|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食盐溶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
偏大 |
液体的体积 偏小 |
儿茶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除臭等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儿茶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
| B.儿茶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 C.1 mol儿茶素最多可与9mol NaOH反应 |
| D.儿茶素一定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