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本知识来了解社会现实,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同学之间也经常相互设疑提问,相互问答,提高学习效率。现撷取他们的几朵思想火花作一展示,并请你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一)搜集的“社会现象”资料:
 1.2010年初,国家批准包括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到2020年,苏州市的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核心竞争力得到根本提升。
 2.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江苏省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是我省在实行免收学杂费后,作出的又一项惠泽义务教育阶段学子的重要举措。
(二)提出的疑问:
(1)对于社会现象1,甲同学提问:国家为什么要创建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对于社会现象2,乙同学提问:从保证受教育权利角度分析,江苏省为什么要这么做?
(3)对于这两个社会现象,丙同学提问:两者有何内在联系?
、珍惜无价的自尊
 情景一:校园里,两位同学在打闹追赶,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受到同学们的纷纷谴责。
 情景二:电影院里,小丁和小马边看电影边大声议论,一会儿,小马的手机响了,他又大声接电话。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们不遵守公共秩序。
 情景三:小吴手里拿着一包瓜子,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的侧目相看。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主人翁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⑵材料中的主人翁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谴责,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⑶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艰苦奋斗是否过时了呢?某校同学就此展开了讨论。同学甲认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同学乙认为:艰苦奋斗精神不会过时,和平年代建设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它。
 (1)请你对他们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到21世纪中叶,重庆人民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阅读漫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漫画中的举措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哪一特征?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哪些特征?
 (3)中学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材料二:2012年1月7日,广受重庆市民关注的重庆“两会”拉开帷幕,这是重庆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畅通、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两会”期间新华网重庆频道特别推出“代表专访”报道栏目,为市民与代表提供对话渠道。大渝网社区也邀请网民为重庆的发展、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献言献策,并摘录部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在腾讯·大渝网和重庆商报进行刊登,还将网民集中关注的话题反馈给相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为什么说“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2)新华网和大渝网的活动便于广大网友行使什么权利?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该权利?
 (3)我们行使这一权利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2012年3月15日,我们将迎来第3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2012年的年主题为“消费与安全”, 将围绕这一年主题开展消费教育、消费咨询等一系列活动。
 材料二:某校在“3.15”来临之际,就中学生消费安全问题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后的统计数据如下:
 (1)中消协将今年的“3.15”主题定为“消费与安全”有什么意义?
 (2)从问卷调查数据看,中学生在消费维权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给同学们一些消费提示(可从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三个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