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以贵役贱”指的是()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 |
B.官僚特权现象严重 |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
D.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
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