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状况下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加入30.0 mL同浓度的盐酸,再加入不同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同种合金粉末,测量放出气体的体积。另在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加入30.0 mL与盐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与上述实验相同质量的同种合金,测量放出气体的体积。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 反应容器 |
甲 |
乙 |
丙 |
| 合金的质量/g |
0.510 |
1.53 |
3.57 |
|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L |
0.560 |
0.672 |
0.672 |
| 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L |
0.336 |
x |
y |
根据表中数据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B.合金可能由镁与铝组成
C.x=2.016 D.y=2.016
常温下在下列条件时,可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
化学式电离常数(25℃)
CH3COOH K1=1.7×10﹣5
HclO K1=3.0×10﹣8
H2CO3 K1=4.3×10﹣7 K2=5.6×10﹣11
| A.如表提供的数据下:HClO、HCO3﹣、ClO﹣、CO32﹣ |
| B.pH=3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 |
|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
| D.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B.反应A(g) 2B(g);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kJ·mol-1,则该反应的△H=(Ea-Eb)kJ·mol-1。 |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
|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 |
一定温度下将0.2 mol气体A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A(g)+B(g)
2C(g)+D(s)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
2 |
4 |
6 |
8 |
10 |
| n(A)/mol |
0.16 |
0.13 |
0.11 |
0.10 |
0.10 |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ν(C) ="0.02" mol·L-1·min-1
B.平衡后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其他条件不变,10 min后再充入一定量的A,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与恒容条件下反应相同
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I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
| B.V(NaOH) =20.0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
| C.pH=7时,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ml |
| D.V(NaOH) =10.00ml时,醋酸溶液中: 2c(OH—)-2 c(H+ )= c(CH3COO—)- c(CH3COOH) |
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Ksp[Fe(OH)3]<Ksp[Cu(OH)2] |
|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
|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
|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