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并设计了如下装置。
I.请你利用以上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
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
①在甲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溶液,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将甲、乙装置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都相同的环境中。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溶液,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将甲、乙装置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都相同的环境中。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 min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
实验30 min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
甲装置 |
移(填“左”或“![]() |
乙装置 |
右移0.5cm |
|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
甲装置 |
移(填“左”或“右”)4.5cm |
乙装置 |
右移0.5 cm |
Ⅱ.实验分析:
(1)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l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______g·h-1,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g·h-1(用葡萄糖的量表示)。
(2)白天光照15 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是
(2)细胞①与细胞③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图中显示还有哪些明显区别?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细胞。
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乙与丁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________。(标“→”或“ ←”)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物质名称)。②③④的最终结构是否相同? ________ (是/否)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2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大肠杆菌 | B.噬菌体 | C.染色体 | D.烟草花叶病毒 |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比例表示为________。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________。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
(2)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的量,20 ℃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是mL/min。
(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多或少),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