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一生坚持民主革命,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完善其民主思想。下列属于孙中山在民国时期提出的主张的有
①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②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与平等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④行政、立法、司法、考试与监察权五权分立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全史·商贾史》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重农抑商政策 |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 D.科举制的影响 |
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经常用到的,有学生搜集到了《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得出了以下认识,请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①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②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③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④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家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 B.北宋时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 |
C.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D.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
儒学发展到官方哲学是由哪位思想家促成的的( )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