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继续搞好在建工程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计划再增加总投资约3000亿元。据此完成问题材料中的3000亿元是
| A.财政收入 | B.财政支出 | C.税务收入 | D.税务支出 |
国家增加财政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这一事实说明
| A.只有增加财政投资,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
|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
| 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 D.只有增加财政收入,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
“比” “从” “北” “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4年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关于“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造
③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A.①→②→③ | B.②→①→④ | C.③→①→④ | D.④→②→① |
2015年4月21日,为给我国经济发展提速(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到了7%这个最低控制线),央行决定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的货币政策。从哲学上看,央行在解决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 B.需求动力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 |
| C.整体和部分相互决定的问题 |
| D.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