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基因,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并对该转基因作物的光合速率进行测试。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植物体内,氧气产生于叶绿体的中,叶肉细胞
内利用氧气的具体部位是 



3

 

(2)测试步骤:

第一步: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略)
第二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① 甲装置的D 中放入,乙装置中的D 中放入等量的相同溶液,装置乙作为对照组。
② 将装置甲、乙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其中必须要给予   
③ 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下表: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g/小时,若该植物白天光照14小时,那么它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鼠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据研究,正常小鼠体内黑色素的形成是经过下列途径产生的(多巴醌使小鼠呈棕色,黑色素使小鼠呈黑色),如下左图。遗传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小鼠进行了如下右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鼠毛的颜色的遗传_______________(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表现型为白色的小鼠,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小鼠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组合
总株数
表现型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A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184
184
0
B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192
0
192
C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73
173
0
D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62
162
0
E
C组的F1自交
390
290
100
F
C组的F1×正常株型
405
200
20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原因是:动态株型在生长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生长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形,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生长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有利于高产。
(2)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理由是
(3)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还可通过分析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4)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之为
(5)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定律。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是段。
(2)图乙为细胞分裂期图象。该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之比为
(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段。
(4)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电影中,“蜘蛛侠”能产生高强度的蜘蛛丝,现实中的基因工程也创造出了“蜘蛛羊”,该羊的乳汁中含有蛛丝蛋白,高强度的蛛丝蛋白可用于许多重要的特种工业领域。请回答:
(1)为保证实验成功,产生蛛丝蛋白的基因最好从(基因组/cDNA)文库中获取。若要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可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扩增过程需使用酶。
(2)在构建含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时,需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目的基因应与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组合在一起,启动子是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构建完成的基因表达载体需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人羊的,获得重组细胞。
(3)若所得到的“蜘蛛羊”乳汁中没有检测到蛛丝蛋白,应先采用技术检测“蜘蛛羊”乳腺细胞中是否含有;若已确认此步成功,则应该继续检测是否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Ⅰ: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进行过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 5cm深的土壤中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处理,尽可能排除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 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 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并进行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试剂)加以鉴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