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甲所示(单位:株/m2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        型,形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2)由表甲可以看出,豚草引入后,龙葵种群密度逐年下降,最后在该群落中消失,这一现象说明豚草与龙葵的          是最相近的。
(3)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              
(4)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请在丙图中给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茶叶制作工艺中: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方法。其中,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工艺过程(提示: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
缓冲液
③加入酚
类底物
实验后
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 mL
2 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 mL
2 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
(强酸),10分钟
2 mL
2 mL
____

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无色。试管A、C对照,你能提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氢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3)基因工程已应用在抗褐变品种的改良上,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反义RNA技术(反义RNA可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D序列和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有人将一段cDNA片段通过________的方法导入马铃薯的细胞中,并表达得到反义的RNA,结果块茎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受阻,表皮被擦破后不发生褐变。你认为反义RNA发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综合,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 填图中的序号)。

(1)若A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图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其同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分别发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现象。
(2)若B图为人大腿肌肉细胞,在剧烈运动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疼,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引起的。在其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细胞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____,其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若这是人的肝脏细胞,则肠道内的葡萄糖至少要通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到达此细胞中。

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
吸收量(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mg·h-1
0.5
0.75
1
2.3
3
3.5

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________mg。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2)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填字母)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度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绿色叶片――→X碳酸钙提取液―→过滤液―→浓缩液―→叶绿素粗产品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3.0
7.0
10
绿色

3.0
6.0
10
黄绿色

3.0
5.0
10
黄褐色

(1)提取食用叶绿素时加入X应该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食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