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根据下图1所示的南极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 ____。
(3)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2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蜘蛛与青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植食鸟吃农作物,有人用细网将农作物罩上,其结果是________ ___。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 )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
,
随机交配得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 表示):
实验一 |
亲本 |
F1 |
F2 |
||
雌 |
雄 |
雌 |
雄 |
||
红眼(♀)×朱砂眼(♂ ) |
全红眼 |
全红眼 |
红眼:朱砂眼=1:1 |
||
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性。
②让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
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 )在实验一
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用
、
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
'1,
'1 随机交配得
'2,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 |
亲本 |
F'1 |
F'2 |
雌 |
雄 |
雌、雄均表现为 |
|
白眼(♀)×红眼(♂ ) |
全红眼 |
全朱砂眼 |
红眼 ︰朱砂眼 ︰白眼=4︰3 ︰1 |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
' 2 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 )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 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
,终止密码子为
或
)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
;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个氨基酸。
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
-淀粉酶 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 。
(2 )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
(3 )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
(4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
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 。
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
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
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
处理措施 |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
1 |
正常小鼠与A 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 小鼠无变化 |
2 |
正常小鼠与B 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无变化,B 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
3 |
A 小鼠与B 小鼠连体共生 |
A 小鼠无变化,B 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
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的对照实验。
将玉米的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的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2 )
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3 )光照强度低于 8×102
-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为10~14×102
-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4 )分析图中信息,
酶所起的作用是;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环境中。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一】
研究背景:某植物的种子自植株开花后60天开始逐渐成熟,至开花后8l天完全成熟。
研究目的:研究该植物不同成熟度种子自然干燥不同天数后的发芽率差异。
材料准备:
(1).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为测种子发芽率而准备实验材料的合理方案是实验过程:
(2).按照方案准备好种子后,将种子合理分组并发芽。下列不属于实验时需控制的因素是。
A. | 每组种子的数量 | B. | 发芽的温度和湿度 | C. | 发芽时的光照 | D. | 芽的长度 |
数据采集及处理:
(3).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下图,则该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名称是,纵坐标名称是
【实验二】
研究背景:该植物种子春播萌发后,对缺水环境很敏感,遇干旱后表现为胚根萎缩甚至脱落,发芽停止。
研究目的:对发芽不同天数的种子,干旱处理后再补水,通过比较干旱前后胚根的生长能力,研究发芽不同天数种子的耐旱能力,以便于指导农业灌溉。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一的结果,选取最佳发芽率的种子。
实验过程:
(4).此实验宜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发芽,而不是用培养皿发芽的主要原因是
(5).下列①~④为实验步骤:
①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②干燥脱水4天(模拟春播干旱)
③种子发芽不同天数④测量发芽不同天数的胚根长度等
使用实验步骤①~④(步骤可重复使用),针对研究目的,用实验步骤的编号写出合理的实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