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阅读《微型电子计算机》,完成下面题目。(共14分)
①不久前,我看到一种新式的电子计算机。它只有日记本那么大,放在手心掂掂分量,只有半块砖头那么重。这种电子计算机叫“微型机”,又叫“袖珍机”。微型电子计算机虽小,本领却不小。那看上去像半导体收音机那样小巧的电子计算机,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电子计算机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电子元件组成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名叫“埃尼阿克”。它的“细胞”是电子管。两、三个电子管,就有一个微型电子机那么大。当然,由成千上万个电子管组成的电子计算机,重达三十吨,要占好几个大房间,成为庞然大物。而当时每秒钟计算五千次,它的效应还不及现在放在手掌上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再说,电子管的玻璃罩容易损坏,坏了几只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就不能正常运算了。
③在一九四八年,人们发明了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电子元件——晶体管。一只体积比鞭炮还小的晶体管,可以代替一只普通灯泡那么大的电子管,这样一来,人们就用小巧的晶体管作元件,制成了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少等特点。
④循此继进,人们在一九六四年,制成更小巧的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就是在一小块只有几平方毫米那么大的半导体材料——硅片上,集中几十个二极管、三级管、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这样一来,诞生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⑤在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在几平方毫米那么小的硅片上集中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直至几千以至几万个,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象日记本那么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便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细胞”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又长。现在,更小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国外有一种手表式的微型机,可以有显示时间、日历、计算、记忆等六种用途。作计算时期,可算到十一位数字。
⑥小巧轻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被作为“电脑”装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导弹上,用来导航,自动控制飞行。它还可以用来自动控制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甚至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安排家务。 第①段运用了 ▲ 、 ▲ 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 本文说明微型电子计算机是按照( )
A、电子计算机体积大小说明的。 B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类型来说明的。
C、微型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时间顺序说明的。D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说明的。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3 分)
①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 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
我选( )句: ▲
▲ 仔细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给“微型电子计算机”下个定义。
答: ▲
▲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经过自己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高贵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选自《东莞日报》,有改动)对“《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杨绛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
C.《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
D.《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杨绛先生以深刻的逻辑推理,坦率明白地把自己平生所见、读者少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 |
为什么说“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远”?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指出其原因。
关于“才艺”的主题阅读(12)
【材料一】出国前与作了学龄儿童父母的朋友们聊天,每每感叹孩子们沉重的教育负担,不但有厚厚的课本和冗长的作业,一到周末,各种才艺“兴趣”班更是夺去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多数周末。
到美国后,我发现周围的很多人,也要忙于把孩子送往各种兴趣班,钢琴、绘画、汉语、以及各种体育训练。大概除了奥数在美国不普及外,其他方面与国内给孩子们和家长造成了沉重负担的各种课外学习并无不同。实际上,美国父母的负担可能会更重些,因为孩子放学的时间更早,而且法律不允许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在家,加上祖父母没有帮忙看孩子的传统,所以父母一方如果不辞职在家,要照顾孩子的各种兴趣学习真是非常困难。
那么,同是父母成为“孩奴”,同是孩子满满的日程,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到底有没有差别呢?美国教育到底在哪种意义上还可以称之为“自由和独立”呢?
细细观察与思索,差别还是有的。首先是美国的各种兴趣学习基本上不会与升学加分连在一起。美国的中小学是学区制度,“拼”的是父母是否能付得起高一点的房价和物业税住在好区,大学入学,特别是名校入学,虽然重视孩子的才艺,但那是靠你的申请书描述,更多的情况下是与孩子们非常综合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完全谈不上用才艺成绩来加分。而国内为了满足标准化的需求,从奥数到钢琴,甚至是古琴,全部建立起来各种等级制度,为了考一个钢琴高等级,很多孩子整日练习几首考试曲目,考了一个高等级却不会实际演奏。
与此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孩子们在选择多元化上的区别。我相信不论中外,大多数父母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才艺,目的不是让孩子们走上职业艺术家这条独木桥。但在国内,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们为了考级别无选择,只好一条道走到“黑”,而在美国,因为学习更多是为了兴趣和培养孩子们的修养,所以孩子们在学习内容上可选择的余地大得多,中途“改行”屡见不鲜,而孩子们如果将才艺当成专业,也有很多灵活操作的空间。
而另一个区别,似乎在于心态。国内的每一位朋友似乎在抱怨“万恶的教育制度”的同时,都在继续不知疲倦地把孩子们送进各种才艺培训班中,而每每聊天,都忧心忡忡地数说着各种才艺学习,如何在孩子的小升初或升高中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相反,很多美国家长,虽然为了孩子的付出可能一点也不少,但却有足够的自由选择,其心态也要从容许多。
看来,中美在这方面区别的不是让不让孩子们学习才艺,也不是“孩奴”们付出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才艺学习是否被量化成了孩子们进阶的工具。
——选自财富中文网《才艺:变形的中国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刺痛着我的心房。美国12名获得“总统奖”的高中生与中国12名被顶尖大学“预录取”的高中生“对话”,他们同时被摆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制定一项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一亮相就开始大展才艺——演讲、弹古筝、弹钢琴、吹箫、小合唱、背诵、大合唱,整个过程,学生们十分倾情,甚至眼含泪花,到最后,他们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到非洲去旅游募捐;美国学生则从分析非洲教育、食物、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入手,详细阐明自己可做什么、怎么做,每一项预算都精确到美分,并且,大家既有严细分工,又有整体合作,整个计划拿来即可进入实施阶段……
你看,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像是“优人”,擅长在问题的外围轻歌曼舞;美国的学生个个都像是“剑客”,擅长直击问题的内核。
奥巴马在2010年美国学生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知道有些时候,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让你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似乎你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腰缠万贯、功成名就——你会认为只要会唱rap、会打篮球或参加个什么真人秀节目就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你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我们的学生可不信这个邪!仅北影一所学院2013年的报考人数即超过了万人!连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到艺坛站脚,你说“才艺”这碗饭该有多香!
在当今中国,有才艺就意味着有人气,有人气就意味着有名利。人人都迷恋捷径,人人都抢着做“抓眼球”的事,人人都梦想把才艺当饭吃……这是多么堪忧的现实!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记这样的耻与痛——在费城博览会上,人家送去的是蒸汽机,我们送去的是挖耳勺。——选自张丽钧《才艺崇拜》有删改
【材料三】来自网络的声音
无是无:当各种兴趣学习都关系升学加分,无路可走的普通家长们把孩子和自己逼上梁山一条道。中国教育和现实经济一样,追求华而不实。大家都愿意坐着不干活就拿钱,还要得瑟给别人看,显呗!
佛山成大侠:孔子曰:因材施教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在这个全民折腾的年代,没有多少家长有这样的见识和勇气
金墨958:才艺教育永远都不多余,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但要重视培养与呵护兴趣。没有兴趣,则不快乐、也走不远,不学也罢!还有,不能把功利看得太重,顺其自然,则不焦躁,怡然有得。
期待:才艺课应该是为孩子开一扇门,让他们自己在其中尝试、摸索,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借着各种学习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阅读材料一,思考:同是父母成为“孩奴”,同是孩子满满的日程,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差别在哪里呢?请分点回答。
结合材料二中的故事内容,分析划线句“优人”“剑客”分别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中引用奥巴马在美国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关于中国式的“才艺教育”“才艺崇拜”,网友们引起了很大反响,纷纷在网络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结合生活实际,也用跟帖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一山昙花(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我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是满满一山昙花,果真每棵昙花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棵间忽然幽阒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拒之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华。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选自《中外书摘》)作者和朋友去看昙花时,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均不超过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憾恨→_________选文开头部分写作者错过了“瑞雪”“丁香花开”“庙会”“啤酒节”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结合全文,你认为什么才叫“拥有”?
现代文阅读(共15分)
⑴儿子比我高了。
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⑶“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⑸“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⑺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⑻“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⑼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⑽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⑾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⑿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⒀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⒁“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⒂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作者:毕淑敏选文有删改)联系语境,解释第⑽段中加点的词语。按图索骥:
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
揣摩第⑻段画线句中“咬着牙”这个短语,分析它在表达上的好处。
(1)第⒂段,为什么说“我”在“不断地磨炼他”的同时,也是“磨炼自己”? (2)你怎样理解第⒃段画线句?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曾从长辈口授的“路线图”中获得过什么益处?
说明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①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今年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②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那么,为什么要在食品里加添加剂呢?因为它能让食品保存更长时间,口感更好,或制作起来更方便,成本更低。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非常广泛,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禁止使用。全球有2.5万多种食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约有4000种,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一个人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
③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侵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
④拿包子与馒头里含有的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酞来说,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酞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产生苯甲酸,大量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会损害肝脏功能。奶茶、汽水和果汁这些饮料都是食品添加剂常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苯甲酸钠与饮料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结合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饮料中还使用塑化剂,让饮料看起来有云雾感,看着让人觉得味道更为可口。但凡使用塑化剂的饮品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危害,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此外,为保持色泽往往还会加入着色剂。这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在馒头、果脯、果汁饮料等制作中都有使用。医学界普遍认为,过多食用含着色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信号传导,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等症状。
⑤说到儿童,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是甜食。千万不要以为甜食的甜味都来自普通的蔗糖,许多甜腻的食品,如蜜饯、雪糕、糕点等,加入的是甜度相当于蔗糖300一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糖精钠经水解后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它能破坏我们的泌尿系统,很可能导致膀胱癌。
⑥于是有网友调侃说:早起,买根加了疏松剂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碟牛肉膏牛肉和瘦肉精火腿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哭了。
⑦其实,我们摄入的每种食品几乎都含有有害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完全无视它已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我们应该呼吁管理部门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标准,推广、鼓励使用无害或低毒的添加剂品种,对于非法添加、过量添加的行为大力打击。因为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就是拯救我们自己!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关注食品安全,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 B.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
C.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 D.添加剂无处不在,提倡食用绿色食品。 |
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 作诠释 | B.作比较 举例子 | C.列数字 作比较 | D.下定义 列数字 |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可以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使用。 |
B.可以适量使用塑化剂,它能让饮料更浓郁,有云雾感,更可口。 |
C.长期过量食用含有糖精钠的甜食容易患上膀胱癌。 |
D.我们鼓励适量使用无害或低毒的食品添加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