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来看,图中A为 ,图中小圆点线C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 。
(2)在神经纤维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若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现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点,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点,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阻断 。
(4)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患者表现为肌肉震颤不止,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其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分解。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验证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实验材料:两个临时剥制的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一定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溶液,两个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实验组)、2(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
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②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肌肉组织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 。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标本的情况,1号表现为 ,2号表现为 。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年时期缺乏激素②会患上的病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图1中①分泌量增加依次引起③、②的分泌量增加,激素②对激素①③的分泌起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当人刚进食一段时间内,由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c激素将会增加,促使血糖含量__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4)由图2可知,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分子进行联系的。
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
历程 |
时间 |
科学家 |
科学事实 |
① |
1954年 |
斯库格等 |
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 |
② |
1955年 |
米勒等 |
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的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能诱导细胞分裂。 |
③ |
1956年 |
斯库格等 |
用新提取的鲱鱼精细胞DNA,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却能促进细胞分裂。从处理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 |
④ |
1963年 |
莱撒姆 |
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类似于“激动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命名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动素”。 |
(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动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激素)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_(激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最简单的反射弧应有__________个神经元组成。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图中曲线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膜电位从①到③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__。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损。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a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③处膜外安放电流计,在⑤点给予刺激,则⑤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______次偏转。
(3)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表示)。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⑤处,刺激③,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③,肌肉收缩,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药物起作用的部位是对兴奋在________处有阻断作用。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____________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