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阅读下面《归园田居》,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每小题2分,共6分)
①少无适俗韵()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
②桃李罗堂前()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
③虚室有余闲()
A.空地 B.空宅 C.闲暇 D.闲宅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②臼:舂米的器具。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
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飞鞚(kòng):鞚是马勒,飞鞚即纵马疾驰。 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
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