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 B.南方区 | C.西北区 | D.北方区![]() |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西北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年降水量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 亩产 |
粮食总产量 |
| 1985年 |
19% |
333 km |
520 mm |
38 ℃ |
10% |
205 kg |
1.025亿 kg |
| 1995年 |
10% |
478 km |
450 mm |
42 ℃ |
35% |
135 kg |
0.975 亿 kg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加剧 |
| C.物种减少 | D.土壤盐碱化加剧 |
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 A.退耕还林 | B.退耕还牧 |
| C.退耕还湖 | D.修建水库 |
该表反映了2008~2010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四大经济圈2008~2010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
|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
|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
|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
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
|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
| C.劳动无素质比较高 |
| 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 |
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上升的有: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美国的粮食生产与欧洲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是
| A.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机械 |
| B.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能 |
| C.便利的交通条件 |
| D.先进的科技水平 |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淡水养殖 | B.森林绿化,调节气候 |
| C.分洪与蓄洪 | D.发展立体农业 |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
|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
| C.下游退耕还湖 |
| D.修建和加固河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