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③口号中有“废除二十一条”④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清末,某传教士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表明()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C.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D.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 )
A.皇帝权力的加强 | B.宰相权力的分割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宰相权力的加强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某学者评论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在龚书铎著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 | B.行省制 |
C.郡县制 | D.分封制 |
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是有着严格等级规定的。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