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图中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如果此图是海陆间循环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海洋的是丙 B.目前人类能够干预的环节是③
C.③环节可以补充陆地淡水 D.②环节为植物蒸腾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风示意图,且图示时间为夜晚,则代表海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中低纬大洋环流示意图,则图中表示寒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只有②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示意图,则图示季节与下列描述相同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小题。

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

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图示意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回答小题。

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沿海地区 D.西部地区

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气候因素 D.人口密度

图甲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图乙表示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每天的同一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乌拉尔山北部地区逐渐出现极夜现象
B.澳大利亚的悉尼日出时间不短推迟
C.美国西部旧金山市多为艳阳高照
D.国际日界线上黑夜的纬度范围将不断增大

当P点为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9:10时,福建师大附中进行全校升旗仪式,上图乙中旗杆的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区域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温年较差不超过22℃
B.B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C.C处等温线大致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是受海陆因素作用的结果
D.1月的等温线比7月密集,主要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图中的A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径流系数增大,下渗也增大
②A处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③A处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④A处径流系数增大,使当地气候将变得更加湿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2012年,3名探险家驾驶帆船历经半个月驶完“西北航道”北段的路线。下图为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本次3名探险家驾帆之旅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A.夏季海冰面积小 B.春季白昼时间长
C.秋季气温高 D.冬季盛行极地东风

关于A、B两处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沿岸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为拉布拉多寒流的作用
B.B处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A地处该国沿海,为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区
D.B处主要发展林业,森林资源丰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