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 A.获得“面包”与“和平” | B.推翻沙皇专 制 |
| C.实现国家独立 | D.实现共产主义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给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朱熹笔下的孔子 |
|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陈独秀的孔子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近代欧洲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 B.改良维新 |
| C.暴力革命 | D.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