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
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是
| A.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 B.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
| C.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 D.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
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 B.1955年万隆会议 |
| C.1971年26届联大 |
| 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 |
| 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 |
| 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 |
| 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下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 | 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
| C.20世纪六十年代 | D.20世纪七十年代 |
“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
|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