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1925年9月9日写到:“列强迫我……赔款四百五十兆两,拆毁天津城垣、大沽炮台,允许外人在京津一带驻兵。”据此判断文中条款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 B.被全社会所认同 |
| C.推动了政治改革 | D.取得了彻底成功 |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
| C.“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
| D.“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 ①② B ③④C ①④ D ②③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 B.民权 | C.西学 | D.科学 |
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龚自珍 | B.洪仁玕 |
| C.李鸿章 | D.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