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表格是唐朝时期连续两年的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该表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税额,盘剥劳动人民 |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加,但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
D.由于税源扩大,中央赋税收入有所增长 |
《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完全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 |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
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 D.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A.内外朝制 | B.三省六部制 |
C.中书省制 | D.内阁制 |
秦设郡县二级制,汉代设州郡县三级,唐代设道州县三级,宋代设路州县三级,元代设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 B.君主专制的强化 |
C.王朝疆域越来越辽阔 | D.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
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 D.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汉代中朝的设立②唐代节度使的设置③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④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