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舟曲县开展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8月8日,中央财政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修复和堰塞湖处理以及因灾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等方面。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有关通知安排,省委、省政府决定,提前紧急预拨甘南州受灾综合财力补助资金2亿元,优先用于灾区应急抢险、基础设施抢修、堰塞湖处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生活补助、卫生防疫、伤员救治和死亡人员抚恤等抗灾救灾工作。省财政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甘南州收到资金后,统筹安排,抓紧拨付。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哪些作用。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目前,我国已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对少数民族流动,不能采取关门主义,要积极探索管理方式,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新时期应如何做好民族工作?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治国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在长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理论创新已经而且必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
2014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资较多、效益不高、结构不优;资源开发转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农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人力资源的活力迸发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请你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为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提出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美丽蓝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城市现代化之路正在回归多元和理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建设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W镇面对文化发展滞后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远离不良嗜好。
(1)结合材料一,用所学知识,分析W镇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
材料二:城镇化建设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混乱的地下管网建设,无异于将我们放置在定时炸弹之上。” 欧美的“共同沟”是成功的范例: 城市管网由政府统一规划, 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着眼长远,统一开挖、统一预埋管道, 建设一步到位,统一管理维护,有偿交各个部门使用;各相关单位在管网使用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互通共享,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总体效能。
(2)结合材料二,分析欧美经营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政府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