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尽管我国一些人恪守“财不露白”,刻意掩饰自己的财富,但国内外一些机构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财富的富翁在30万以上,掌握着近万亿美元财富。
材料二 我国中等收入者,即年收入12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家庭,只占全国15%以下。
材料三 改革30年来尽管减贫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2008年年底,我国宣布将扶贫标准从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2009年3月再次提高至1196元。按照这个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007万人。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加突出,收入与社会事业方面的差距持续拉大,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幅度长期低于发达地区。
材料四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1978年
1990年
1996年
2004年
2006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424
0.465
0.475
0.49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综合材料,指出材料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常识有关道理,说明应怎样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用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
(1)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7月7日公布。中国大陆入榜企业连年增加,今年共有61家企业榜上有名,又刷新了去年46家的纪录。进入前100名的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它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
(2)结合材料,说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体现。(8分)

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宝鸡石油公司原来是一家具有优良传统的国有企业。后来,公司果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主辅分离。改制成立了宝石特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进入海洋市场”这一战略目标,形成一套适合公司制运作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新机制、成本核算系统、阳光采购工程等管理制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系列改革之后。宝石公司的决策者又提出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石油钻井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内外用户心中打造了过硬的品牌。现在,宝石产品的数量在国内领先,质量和信誉全国闻名。
问题: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宝石公司是怎样取得良性发展的。

材料一: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个阶段是汽车消费的高峰期。2010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双超1000万辆,继续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我国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这将带动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相关行业进入调整发展的轨道。
材料二:1999年吉利第一辆汽车下线,吉利用10年的时间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成就了中国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建设,吉利汽车在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领域都拥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2007年5月,吉利改变原来的低价竞争策略,提出战略转型,要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品质至上和服务优秀。2010年前10个月,吉利汽车累计完成销量31.5万辆,较2009年同期增长27.8%。吉利汽车已成为我国著名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企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原理,谈谈你对我国汽车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吉利汽车发展之路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材料一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二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指标
单位
城市
农村
1985

1995

2001

2010

1985

1995

2001

2010

汽车

7
16
24
26
2
6
9
12
电脑

23
48
86
96
2
13
21
37
洗衣机

24
52
96
108
3
14
51
63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