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最迫切经济愿望的是( )
A.《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及杭州等四处通商口岸 |
C.《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规定中国须赔偿上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
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
A.反对宗教改革 | B.极其腐败堕落 |
C.兜售“赎罪券” | D.厉行政治迫害 |
有美国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
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 B.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
C.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 D.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A.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 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
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 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