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l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l人,其它代表2人。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的挑战。事实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实现真正人权、自由和民主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必要而且具有很现实的针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和1965年出现建交热潮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原因。
(3)根据材料2,结合当前局势,分析五项原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一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一《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尤·叶梅利亚诺夫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一一一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阅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存在的缺陷。
(2)材料二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放弃”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放弃”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政府职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概括新时期我国是如何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

材料一 “ 第二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3日公布)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正式成立,由起义各省选派代表组成(每省以3人为限)。在43名会员中,同盟会会员33人,立宪派8人。同盟会会员林森为参议院议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当时想建立什么样政体的国家?
⑵从材料三中看出,,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⑶材料二体现了什么精神?有什么重大意义?
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材料三的颁布对当时中国有什么进步作用?但又存在什么缺陷?
⑸材料四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⑹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依法治国。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 “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材料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3)根据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概括古代书院学习内容。根据《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