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
A.唾液淀粉酶、淀粉、胃淀粉酶、水 |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
C.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
D.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
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 |
B.n-2m | C.n+m | D.n+2m |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
C.![]() |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