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城市服务功能的主要差异。(6分)
(2)A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湖泊产生什么影响?(10分)
(3)图示A河流所在省区近年来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转入地,简述产业转入对该省发展的影响。(10分)
(4)简述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南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国的斜线部分是重要经济作物 产区。
(2)A国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以半岛南部的 市最为著名。试分析其能够迅速成长为印度的“硅谷”的主要原因。
(3)C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袭击的原因是: 。
读欧洲西部地区图回答。
(1)写出字母C、D、E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C D E 。
(2)B海区沿岸各国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该区居民在夏季喜欢到F海区旅游的自然原因是 。
(3)E国拟建一个大型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应在该国的(北部还是南部)建,其原因是什么?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读下表,
回答问题。
2000-2011年中国四大区域及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
地区 |
省区范围 |
转入产业 |
转出产业 |
西部地区 |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
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 |
无 |
东北地区 |
辽宁、吉林、黑龙江 |
无 |
除水泥外所有产品 |
中部地区 |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
纯碱、化肥、水泥 |
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 |
东部地区 |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
平板玻璃、生铁、粗钢 |
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 |
(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
(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
(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等值线分布图。
材料二:华北地区是我国秸秆产量最大的地
区,近年来,河北等华北省份的秸秆产量不断提高,同时该地区的水资源消耗逐步增加,水资源环境趋于恶化。下列两图示意2012年河北省用水量结构和华北地区秸秆类型结构。
(1)M地为我国的冻害中心之一,分析该冻害中心的形成原因。
(2)分析华北地区以玉米、小麦类秸秆为主且总量大的原因。
(3)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分析华北地区秸秆产量增加易引发的环境问题。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各题。
面积 |
26万平方千米 |
最冷月均温 |
5℃~8℃ |
最热月均温 |
16℃~29℃ |
年均温 |
16℃~18℃ |
降水量 |
1 000毫米~1 300毫米 |
无霜期 |
250天~350天 |
年日照时数 |
900小时~1 300小时 |
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A.30°N,105°E | B.23.5°N,105°E |
C.40°N,120°E | D.45°N,125°E |
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A.冬季气温低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光照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