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学校所在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公里) |
地租(元/平方为米) |
|||
A |
B |
C |
D |
|
0 |
120 |
105 |
84 |
68 |
1 |
90 |
87 |
75 |
62 |
2 |
60 |
70 |
66 |
56 |
3 |
31 |
52 |
56 |
50 |
4 |
0 |
35 |
47 |
45 |
5 |
0 |
18 |
37 |
39 |
6 |
0 |
0 |
28 |
34 |
7 |
0 |
0 |
18 |
28 |
8 |
0 |
0 |
9 |
22 |
9 |
0 |
0 |
0 |
17 |
10 |
0 |
0 |
0 |
11 |
11 |
0 |
0 |
0 |
6 |
12 |
0 |
0 |
0 |
0 |
(1)A、B、C、D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每空0、5分,共2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分别绘画A、B、C、D地租曲线。
(3)根据上图,请指出该城市的中心商贸区(商店和办公楼)、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1)图丙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2分)
(3)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4)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分)
(5)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3分)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降水量线,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2)该区域的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试说明其自然地理条件。
(3)简析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4)图中A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5)河流①流域内的主要特色农业(种植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下面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图,读图回答(1)~(5)题。
(1)图中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
(2)可持续发展中,发展只是条件,发展才是目的,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
(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生产和
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5)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
读“江苏省近十年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方向”和“江苏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苏南相比,苏中、苏北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主要是有丰富廉价的资源、资源。影响江苏人口流动方向的因素是因素。
(2)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将答案填写存下表中.
地区 |
A地区 |
B地区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农田类型 |
旱地 |
|
主要粮食作物 |
(3)苏中、苏北为了更好的吸引苏南企业家来投资,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右图为美国一区域的农业地域分
布图
(1)材料一中“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图中城市周围A、B、C、D四个区位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应如何对应布局?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
(3)材料二右图美国区域图中阴影部分(横线区域)是农业地域类型。该图显示了美国农业生产化,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