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在健康的机体中,细胞的生生死死总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比如受艾滋病病毒的攻击,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艾滋病发作。
这3位获奖者的成果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都是由受精卵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发育成大脑、躯干、四肢等。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我们在出生后没有尾巴。
(2)细胞分裂具有周期性,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程序性死亡”基因发生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细胞死亡的基因失控,使癌细胞____________。
(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果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_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生物体的结构”相关的概念图。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培育试管牛的过程,请回答。

(1)从良种母牛采集卵母细胞后,用____________激素处理卵细胞,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__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适量O2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___气体以维持培养液的______。
(3)图中过程A称为________,在此之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人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人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牛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

某地盛产石榴,酿制的石榴酒深受大众喜爱,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石榴发酵制作石榴酒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其发酵液因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2)发酵装置内加入石榴汁后要留约1/3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榴汁发酵后,可用______________来鉴定发酵液中的酒精。有人将石榴酒酿成了石榴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优质石榴品种利用组织培养法培育幼苗,可提高石榴产量。培养过程中若控制离体组织细胞能分裂但不分化,常用的两种激素及使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引进福寿螺(可食用)进行水塘养殖,后来由于销售困难将大螺清理后退溏还田,一段时间后大批福寿螺出现在稻田中,造成粮食大幅减产。下图为上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____条食物链,占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即可)。
(3)若每只幼螺重5克,要长到重150克,则至少要消耗____________克水稻(假设单位质量的螺和水稻含相同的能量)。
(4)由此可知,外来入侵物种破坏了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5)为遏制外来人侵物种而从原产地引进天敌的做法应该慎重考虑,原因是_____________。

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茎上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的营养。
(1)研究证明外源细胞分裂素能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其验证过程是用适量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对照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相同生理状态的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
(2)进一步研究菟丝子吸器形成的机理,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能通过钙调素起作用。已知三氟拉嗪可与钙调素结合,抑制钙调素功能,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二者形成复合物的荧光。实验过程如下:

组号
1
2
3
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即将产生吸器的茎
自然缠绕的即将产生吸器的茎
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
处理方法
对三组茎分别切片,将各组茎切片分别浸泡于某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荧光较强烈
荧光较强烈
未见荧光

①三个实验组用于浸泡茎切片的某水溶液是指_________水溶液,并设置________________浸泡的茎切片作为对照。
②1组和2组、2组和3组分别对照可知,即将形成吸嚣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诱导吸器的产生。若用三氟拉嗪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会_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素的诱导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