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 |
| 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
| 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
| 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
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 A.给予人民各项民主权利 |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
| C.使人民成为公社的主人 | D.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
|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
|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
| A.俾斯麦 | B.帝国议会 |
| C.普鲁士 | D.德意志 |
仔细观察下面关于美国的政治漫画,适合它的标题应是
| A.“1-1>1?” |
| B.“政治如同游戏” |
| C.“金钱万能吗?” |
| D.“两党地位平等” |
鉴于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教训,议会在授予威廉和玛丽王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议会此举要求国王的活动须遵从
| A.国家法律 | B.历史传统 |
| C.政府决策 | D.自身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