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
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B.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思想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