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B.大革命后的法国 |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 D.统一后的德意志 |
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
C.组建工人政党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的是()
A.白银 | B.黄金 | C.棉布 | D.鸦片 |
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⑴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⑵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⑶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 |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
C.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
D.对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 |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 B.电子邮件 | C.邮寄信件 | D.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