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这位领导人应该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下面是1919年几个中国农民的谈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王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赵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下列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A.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B.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促进经济竞争力 D.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