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 |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
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 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
C.教皇实力强大 |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