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展开辩论            图二 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禀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梭伦改革的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6分)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4分)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采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朴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勤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之为百间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民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年1月20日)又记'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自始设立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通“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于是两党相持之局,一成而不可易,问难酬答,直输其情,无有隐避,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Parliament)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mayor,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馀年终以不敝。”“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德者,专于己者也,故其责天下常宽。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己兼治者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曰记》
材料二:1891年郭嵩焘去世。严复写了一副挽联'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氈氈,激赏深慚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严复《严复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认为英国长盛不衰的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评价中“惟公负独醒之累”的理解。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在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它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它41,吸引它41,让它们保持忠诚。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二战结束后“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的依据。
(2)根据材料概括超级大国确立世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世界领导权的争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思想宣示了一个原则: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的权利。国家则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摘编自《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材料二:1762年《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
——据《〈社会契约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协议”所指代的内容,并对其作简要分析。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