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 “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上述材料和城市分布图,回答各题。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意义是( )
| A.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 | B.人口向城市外围移动 |
| C.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D.城市化水平降低 |
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是( )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
| B.改善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
| C.利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
| D.建设绿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 |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
|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 D.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
|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
|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 D.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 |
| B.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
| C.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
| 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
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
| B.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
| C.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 D.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 B.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 C.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