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说明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由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传递效率是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在代谢中不能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
(5)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回答: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原因是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下图为某种质粒表达载体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 EcoRIBamHI 的酶切位点, ampR 为青霉素抗性基因, tetR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P 为启动子, T 为终止子, ori 为复制原点。已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包括 EcoRI 、 BamHI 在内的多种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将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与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用 EcoRI 酶切,酶切产物用 DNA 连接酶进行连接后,其中由两个 DNA 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三种。若 要从这些连接产物中分离出重组质粒,需要对这些连接产物进行。
(2)用上述3种连接产物与无任何抗药性的原核宿主细胞进行转化实验。之后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若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
(3)目的基因表达时,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是,其合成的产物是。
(4)在上述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 DNA 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处, DNA 连接酶作用于处。(填" a "或" b ")。
(2)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 。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 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 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 。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
%。

藏报春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属于细胞质遗传;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

(1)白花、花斑叶片植株①接受红花、绿色叶片植株②提供的花粉,杂交情况如图a所示。根据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特点,①向③传递 ,而②向③传递 。③的叶片类型可能是 。
(2)假设图b中④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绿色叶片植株⑤∶花斑叶片植株⑥∶白色叶片植株⑦的比例是 ,这是因为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离具有 的特点;后代出现红花、花斑叶片植株∶白花、花斑叶片植株的比例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