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分散走向整体 |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从封闭走向开放 |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1951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对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从此新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这是基于当时
A.经济发展的需要 | B.美苏冷战的升级 |
C.朝鲜战争的危局 | D.赶英超美的狂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 B.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
C.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 | 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
下表摘编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
|
第三十二章 |
全国内战爆发以后 |
第四十一章 |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
第四十九章 |
|
第五十九章 |
发动“大跃进”(上) |
A.发动“文化大革命”B.红军长征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D.筹建新中国
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德国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④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