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
B.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 |
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 |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
右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
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 B.静息电位值增大 |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D.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