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
1935年11月,作为对美国实施购银法案的一种应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定,但作用和意义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向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 |
B.中国近代长期以来货币混乱的情况难以改变 |
C.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
D.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 |
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A.只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 |
B.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
C.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
D.不受领事裁判权保护 |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
B.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
C.关税自主得到了实现 |
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